在人工智能浪潮深刻重塑社会与人才需求的今天,北京国际化教育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与基因重构”的关键转型。面对AI带来的知识平权与职业变革,家长们的择校焦点已从单纯的课程选择、升学结果,转向如何培养孩子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AI难以替代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北京的众多公办国际部、民办国际化学校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并立发展,课程体系日趋多元。如何在纷繁的选择中,精准匹配孩子的独特天赋与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众多家庭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
为帮助京城家庭科学规划国际教育路径,10月25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活动汇聚北京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同时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通过新浪微博同步直播,让无法到场的家庭也能“云端”了解各校特色,充分满足不同家庭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其中,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校长马昕光出席了本次展会并进行了主题为《在AI时代用数学打造驾驭未来的“超能力”》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昕光(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校长):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今天的会场,这是我第一次与大家见面。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校长马昕光,负责学校小学、初中的竞赛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毕业后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工作,同时担任多类培训竞赛的命题负责人。
我本人热爱数学,也喜欢孩子,因此娶了一位数学老师为妻,我们有两个儿子。我平时喜欢玩游戏,有了孩子后,也会和他们一起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会主动探索其中的数学原理,因为我认为爱玩才会有生活。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数学游戏:
若家长对各年龄段游戏选择感兴趣,可在展位与我进一步沟通。
AI 时代来临,许多职业正受到巨大冲击,无论是传统职业还是非传统职业,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有明确步骤、高度重复,产出物标准化。上个月,全球瞩目的一则新闻印证了这一趋势,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被誉为 “翻译界哈佛”,是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之一)停止招生,不少刚落地美国的留学生成了“关门弟子”,这所学校可说是被 AI 淘汰的典型案例。
那么,哪些职业在未来不易被 AI 替代?例如人工智能学习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密码学专家、网络安全专家、科研研究员、航空航天工程师,以及金融领域的量化分析师、精算师、风险建模师等。此外,像我这样注重数学思维培养的数学老师,也不会面临失业风险,这些职业正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
作为家长,我们难免焦虑:该如何培养孩子?怎样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孩子未来该选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哪种职业?其实,上述不易被 AI 替代的职业,都有一个核心共同点:数学是基础。数学不仅是职业选择的必备技能,更是 AI 领域的核心支撑(AI 的核心是算法,算法的底层逻辑是数学),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双重属性。它能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底层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即便社会变化迅速,也能赋予孩子高质量的适应力、竞争力与创造力。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与家人沟通时,数学思维能帮助梳理逻辑、快速解决矛盾;双十一购物时,可通过数学计算规避消费陷阱;甚至在情感选择中,也能借助概率知识分析决策。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新府学在创建之初,就明确了以 “数学+” 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数学能力是学生必备素养,而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兴趣。“数学+” 概念从三个维度展开:
1. 横向 “+”:跨学科融合,拓展数学边界
数学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可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如 “数学 + 物理”“数学 + 化学”“数学 + 工程”“数学 + 计算机”“数学 + 艺术” 等。新府学已开展多项跨学科教学实践,还与多所大学合作开发案例课程、出版专著。同时,我们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配自身水平,深入理解数学本质。
2. 纵向 “+”:分层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新府学的选修课覆盖 “培优” 与 “基础” 两类,无需家长额外为孩子报校外培训课,校内课程即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
3. 资源 “+”:引入泰斗级资源,搭建优质平台
我们引入教育界泰斗级资源,让专家深入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为数学教学提供专业支撑。
新府学由顺天府学教育集团创办,是一所拥有 40 年教育底蕴的双语国际化学校,实行 12 年一贯制培养(小学至高中),校园面积 160 亩,师生比 1:4,开设 100 余门选修课。学校同时提供国内与国际双课程方向:
课程体系:连贯衔接,适配不同需求
数学特色:从兴趣到专业,全链条培养
新府学的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思维培养,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全人培养:多元评价与综合发展
最后,新府学学校将于 11 月 2 日举办开放日,诚邀家长到校实地探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