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学校2026年的春季招生已提前拉开帷幕。随着越来越多家庭考虑转轨国际教育或寻求转学插班机会,相关需求持续升温。部分学校甚至在正式启动春招前,名额就已被家长提前锁定。在此背景下,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首场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上千组家庭亲临现场,了解最新国际教育规划与升学策略。众多资深升学专家与知名校长齐聚一堂,为家长解析多元教育路径,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活动现场,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执行校长刘刘接受了新浪教育的采访。

刘刘校长介绍,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教育形势,上海宏润博源学校始终秉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自创校之初就在全球胜任力培养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方面进行了系统布局。凭借近四十年的教育实践与国际教育经验,学校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在具体实施层面,学校不仅关注课程内容,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认为,“学什么”与“怎样学”同样重要,“教什么”与“怎样教”更为关键。通过构建包含选修课、拓展课及综合性活动在内的多元课程体系,并广泛采用PBL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维度能力,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出与思考问题、综合评估信息、从容应对世界变化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
针对家长如何平衡教育投入与孩子未来职业竞争力的问题,刘刘校长表达了对中国家长重视教育投入的敬意,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她指出,选择国际化教育不应盲目跟风,而应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条件、个人意愿、自我约束能力及内驱力等因素综合考量。
她强调“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来不会既便宜又容易获得。建议家长摒弃“图便宜、求容易”的心态,转而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的学习路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教育选择,都应着眼于长远价值。
关于如何选择适合的国际学校,刘校长提出了三个关键考量维度:首先,不要被耀眼的升学榜单所迷惑,而应选择与孩子综合能力相匹配的学校,避免成为“陪跑者”;其次,要关注学校的教育背景,包括投资人的教育情怀和核心团队的稳定性,频繁的校长更替往往预示着深层问题;最后,建议家长不要过早限定留学国家,而应选择能切实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学校。
在当今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多变的背景下,唯有扎实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才能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这,也正是送孩子出国深造的根本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