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草泥马四代人四首歌,听懂总书记对这束光的嘱托

新闻 (43) 2022-07-25 20:28:33

360°全景展现18.59万平方公里的

大美湖北

7月25日,位于湖北光谷的长江广电文创园内,一架松鼠350型直升机搭载电影级航拍设备腾空而起,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联合打造的大型航拍系列节目《飞越荆楚》拉开了序幕。

从光谷起飞的,还有它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雄心。

2013年7月21日,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光谷的日子。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总书记三赴光谷,纵论创新。

2013年,他嘱托:“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2018年,他指出:“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2022年6月考察武汉时,他则强调,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诞生中国第一根光纤起,“中国光谷”实现了一项又一项我国光通信技术领域的首创,从科技一条街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世界光谷”,四代人四首歌,声声饱含激情与梦想的“科技强音”正在奏响——

那,是力排众议的“孤勇者”;

那,是冲出黑暗的“追光者”;

那,是牢记嘱托、建功立业的“如愿”;

那,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声声“有我”!

赵梓森:全力造光纤,牵起追光路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节选自歌曲《孤勇者》

这份孤勇,正是“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的人生写照。

1973年,41岁的赵梓森偶然得知:3年前,美国就已经在研究用玻璃丝通信。从此,他开始了人生的“追光之旅”。没有钱、没有人、没有实验室,在大家的质疑声中,赵梓森就在厕所边上的一个洗手池,开始做拉丝实验。

“土法上马”,自制光纤拉丝机,采取最简单工艺和最基础原料,一年多时间重复数千次试验,最终得到了高纯度石英玻璃。

三年努力钻研,1976年,赵梓森做出了我国第一根光纤。1982年,他又在武汉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光纤通话。中国信息产业革命的大幕,由此揭开。

而此时,一个更大的构想在这座城市酝酿——建中国光谷。

“光谷的概念不是我先提出来的,而是华科大的黄德修教授。1998年,他就提出中国应该有个光谷。”赵梓森说,之后国家决定建光谷,但建在哪里还没定论,“武汉说在武汉,广州说在广州,上海说在上海,吉林说在长春。结果,武汉笑到了最后。”

经过赵梓森等院士专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诞生。

曾经,这里被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

现在,这里剑指世界先锋、科技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历史反复证明,总是跟踪模仿没有出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用“一束光”造就“一座城”的光谷,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四代“追光者”:跟跑、并跑到领跑

如果说你是遥远的星河

耀眼得让人想哭

我是追逐着你的眼眸

总在孤单时候眺望夜空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

像影子追着光梦游……

——节选自歌曲《追光者》

在湖北50年的“追光史”里,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追光者”,把赵梓森拉出的这根光纤,做成了湖北最具竞争力的通信光纤产业。

曾经的长飞光纤,零件多靠进口;现在的长飞光纤,部分技术领跑全球。

“30多年前,我们不得不拿市场换技术。过去1万多个日夜,我们研发创新片刻不敢停歇。今天,中国的光纤终于能用技术换市场。”庄丹对长江云头条记者说,9年来,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从7000公里延长到1万公里。

庄丹曾两次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企业的发展情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勉励长飞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还作出指示,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在视察时,总书记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的长飞梦是什么?”

庄丹回答:“用6到8年时间做到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