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绿树成荫,30%的城市面积被树冠覆盖。图为城市一角。
本报记者 姚明峰摄
核心阅读
绿化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保护城市生态、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提升环境舒适度的一种经济有效解决方案,城市绿化既要“好看”也要“健康”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一些国家结合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遴选适宜树种,制定并及时更新绿化苗木清单,分区域打造个性化绿化方案,营造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
法国——
每棵树都带有“电子身份证”
每到春夏时节,巴黎居民都会面临不少困扰,梧桐树是当地人花粉过敏的主要源头。尤其到了4、5月份,梧桐树飘落的花絮刺激人的鼻子和眼睛,容易引发鼻炎和结膜炎。
针对这一情况,法国国家空气生物监测网络协会(RNSA)建议种植其他具有较低或零致敏性的树种,例如枫树、樱树等。法国城市里昂大幅减少了梧桐树的数量。数据显示,从1992年至2011年,里昂的梧桐树在城市绿化树木中的比例从52%下降到26%,目前占比21.7%。巴黎市政府也移除了一些区域的梧桐树,改种一些生长快、较少带来过敏反应的树种。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可操作性,RNSA不要求城市完全停止种植梧桐树等致敏性树种,仅建议不要将太多带有刺激性花粉的树木集中在同一个地区。出于美观和历史文化等因素考虑,巴黎一些街道并未全部移除梧桐树,例如香榭丽舍大街两侧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梧桐树已成为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巴黎全市种植了160多种树木,其中行道树以梧桐、栗树、椴树和槐树为主,公园和花园主要种植椴树、枫树和栗树。
对于城市树木的管理,法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有序的体系,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数据库。例如,自2014年开始,巴黎市政府给市内每棵树都制作了“电子身份证”,收集种植日期、浇水、修剪、健康状况等信息,这样可以实时跟踪每棵树的生长状况。对于即将砍伐的树木,需要标明病理学、结构缺陷等方面原因,以及计划替代的树种。
按照巴黎市政府的规划,从2020年到2026年,巴黎还将再种植17万棵树。巴黎市土壤和植物部门负责人玛蒂尔达·勒纳尔表示,树种的多样化是减少植物疾病的有效且可持续的方式,未来巴黎市政府将尝试在道路上交替种植不同树种,并在更新树木时让品种更加多样化。关于树种,将更多选择适应干旱天气和巴黎气候的树种,例如耐干旱的普罗旺斯朴树、拜占庭榛子树、波西米亚橄榄树等。
阿根廷——
定期更新苗木品种清单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绿树成荫,植被丰富。该市最新的树木普查显示,整个市区生长着超过43万棵树,从空中俯瞰,30%的城市面积被树冠覆盖,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
布宜诺斯艾利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景观改造。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从世界各地引进特色树种和花卉,热带的芭蕉树、寒地的雪松,北美的洋白蜡、东南亚的垂叶榕应有尽有。阿根廷计划将首都打造成一座开放式的“万国花园”。
宜人的地理环境为城市树木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盲目追求数量和品种新奇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显露。首先是树木特性与城市特色不协调。以榕树为例,布宜诺斯艾利斯分布着大量欧式的棋盘格网状街区,这些街区道路狭窄,空间有限,榕树的根系生长对房屋和路基造成严重威胁。其次,芭蕉树等外来物种让本地居民受到花粉过敏等困扰。
为解决问题,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对树木品种的选择进行优化,包括在种植或更换城市公共树木时,优先考虑适应城市环境条件和种植地点的本土树种;公共树木总体规划必须保证生物多样性;存在荆棘或尖刺,果实汁多、体大且重,有毒或易造成过敏,以及形态特殊的树种,不适宜种植在公共空间。此外,市政部门还制定更新了更为详细的行道绿化苗木清单,每种树木都有对应的适合种植的街道宽度范围。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规划管理秘书法昆多·卡里略介绍,市政府通过开展树木普查和收集居民意见等方式及时改进规划。“我们因地制宜,不断增加受市民欢迎的品种,营造更加宜居的绿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