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凭借强劲的经济活力,吸引了众多高精尖人才汇聚。这些人才对教育多元化有着极为旺盛的需求,加之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力支持,使得深圳周边城市的各类国际课程与多元文化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选择,家长们时常陷入困惑之中,核心疑问主要聚焦于三点:怎样挑选适宜的国际课程体系?如何选择定位不同的国际化学校?哪些途径和资源能够切实助力孩子冲击世界名校?
为精准回应家长们的教育困惑,10月18日,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举办了2025深圳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展。活动吸引了深莞惠等周边地区众多家庭参与,为他们搭建了获取最新升学策略的优质平台。
活动现场,新浪微博特邀新哲文院暨深圳实验学校国际教育基地副校长、新哲教育集团研创学院校长彭禹先生展开深度对话,围绕国际教育课程创新、教育投入平衡、择校决策等家长关心的核心议题,分享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教育形势,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锻造全球胜任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新哲文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革新,以应对社会发展、国际形势变动带来的各类挑战,为学生未来发展筑牢基础。
学校的课程体系经历了持续的丰富与完善,最初以 AP 课程为核心,后续吸纳 A-Level 课程,同时发力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形成了多元包容的课程生态。此外,六七年前学校便聚焦科技创新教育,深耕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领域,目前已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社会科学、数学等多个前沿方向,相关成果得到知名大学的高度认可。
在当前国际形势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平衡教育投入与孩子未来职业竞争力” 成为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
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前提:孩子从高中入学到进入社会,至少需要七年时间。七年间,职业市场与科技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就像七年前无人能预判如今 AI 与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式发展一样,未来的职业形态同样难以精准预测。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某些核心素养始终是竞争力的关键:强韧的心力、抗挫折能力、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素养能让孩子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保持适应力与竞争力,也是我们教育应该投入的方向。
面对众多优质国际学校,家长的核心决策逻辑是 “精准匹配”,而非盲目追捧 “名校光环”。彭玉校长结合两种常见场景,给出了具体的择校建议。
第一种场景,若家长已清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可采用 “对症下药” 的方式。例如孩子擅长机器人,就需重点考察学校的机器人教育:是否有完整的教学团队、系统的配套课程,以及过往的实际教学成果。三者兼备,才说明学校的这项特色是真材实料;若缺乏实际支撑,则可能只是品牌噱头。
第二种场景,若家长尚未明确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需要试错、探索的空间,就需关注学校的多元供给能力。判断标准依然围绕 “课程、师资、成果” 三点,学校能否在多个领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专业的师资指导,以及真实的成长成果展示平台。能为孩子提供多维度试错、探索机会的学校,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优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