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上市后股价波动剧烈:上半年业绩下滑,被前加盟商起诉

财经 (2) 2025-11-10 08:53:05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港湾商业观察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10月28日,被外界誉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的八马茶业(06980.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50港元,发行900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90万股,国际发售810万股,公司此次募资净额为3.9亿港元。

熟悉茶叶的投资者想必并不陌生,历来资本市场就有“爱酒不爱茶”的传言。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可以说历经坎坷。八马茶业曾三次闯关上市,历经深交所创业板、主板再到弃A赴港。

上市当天,八马茶业股价大涨超过80%,不过其后却节节走低。10月30日至11月7日,7个交易日八马茶业股价跌幅为37.33%。投资者的信心短期并不乐观。

尽管成功上市,但今年上半年,八马茶业的营收与净利已然出现下降,上市后的愉悦能保持多久?

1

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天眼查显示,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茶叶供应商,产品全面覆盖中国六大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等非茶叶产品。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八马茶业位居全国第一;按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八马茶业在中国茶叶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八马茶业在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

截至2024年,八马茶业的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按销售收入计,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具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预计将达到2029年约1353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约5.6%。

于往绩记录期间,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数量(包括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由2022年的2613家增至2025年6月末的3585家,其中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2203家增加到截至2025年6月末的3341家。

八马茶业的产品组合主要分为:茶叶产品,包括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及绿茶;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及其他泡茶用具;茶点,主要包括坚果、干果及肉干。除以上产品外,八马茶业还提供其他茶叶产品,如黄茶、组合茶、拼配茶及再加工茶,以及其他非茶叶产品,如茶饮、线香及茶宠。

除了同名品牌“八马茶业”,八马茶业还分别在2019年推出子品牌信记号,专注提供高端年份普洱茶;2024年推出子品牌万山红,专注于提供迎合追求口味多元化及高质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及女性消费者的产品。

从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来自主品牌八马的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8.4亿元、18.82亿元和9.38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8.3%、86.7%、87.7%和88.2%;信记号的收入分别为2.01亿元、2.76亿元、2.33亿元和1.01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1.1%、13.0%、10.9%和9.5%。

万山红自2024年起开始获得盈利。2024年、20225年1-6月,实现收入分别为2148.8万元、2008.3万元,占当期收入的1.0%、1.9%。上述三大主营品牌合计占八马茶业当期总收入的99%以上。

具体的销售情况方面,报告期内,主品牌八马的茶叶销量分别为203.66万公斤、239.38万公斤、258.43万公斤和126.16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674元/公斤、673元/公斤、643元/公斤和667元/公斤;非茶叶产品的销量分别为579.95万公斤、592.94万公斤、678.16万公斤和313.3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40元/公斤、39元/公斤、32元/公斤和31元/公斤。

同一时期,信记号的茶叶销量分别为21.97万公斤、35.82万公斤、30.19万公斤和13.66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901元/公斤、761元/公斤、726元/公斤和715元/公斤;非茶叶产品的销量分别为2.96万公斤、3.35万公斤、2.88万公斤、1.01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107元/公斤、108元/公斤、49元/公斤和33元/公斤。

另一边,在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万山红的茶叶产品销量分别为4.42万公斤、5.41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456元/公斤、361元/公斤;非茶叶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3.19万公斤、6.18万公斤,平均售价分别为10元/公斤、9元/公斤。

尽管八马茶业拥有业内第一的市场份额,但其面临的业绩危机已开始逐步显现。

报告期内,八马茶业实现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和10.63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2.38亿元、2.95亿元、3.18亿元和1.67亿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和1.2亿元。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明显放缓。

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的收入由上一年同期的11.1亿元降至10.63亿元,同比减少约4.2%。对于减少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线下渠道的销售减少导致的自销售茶叶产生的收入减少。

由于收入减少,以及专业服务费、员工成本增加带来的行政开支增长,八马茶业的净利润也受到冲击。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7.81%。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指出,八马茶叶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都分别出现了下滑,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高度依赖加盟模式的短板开始显现,加盟店数量占比超过九成,对收入贡献超过一半,而随着销售压力的加大,部分加盟商为了释放库存,存在低价促销的现象,扰乱整体价格体系;其次,整体市场消费疲软,茶叶行业过于分散的问题加剧了竞争,高端茶叶产品销售下降。

“八马茶叶在上市之后,应着力于品牌的升级变革,针对新生代消费者研发个性化的产品,从跨界、联名入手,提升品牌在年轻人群的曝光度,帮助加盟商做好动销和活动,这才是决定未来市场表现的关键。”

其他财务比率方面,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的净利润率分别为9.1%、9.7%、10.5%和11.3%,各期毛利率分别为53.3%、52.3%、55.0%和55.3%。2022年-2024年,股本回报率分别为23.9%、24.3%、21.8%,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2.1%、12.6%和12.4%。

2

加盟商撑起半壁江山,公司被前加盟商起诉

常被外界不少声音调侃,“加盟商撑起八马茶业半壁江山”,事实上这句描述不无道理。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的3716家线下门店覆盖了中国内地全部省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线下门店数量分别占线下门店总数的10.7%、20.9%、28.5%及39.9%。

加盟模式下,八马茶业指导加盟商经营加盟店,加盟商向公司采购产品并在其加盟店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于期内,向加盟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0.2%、50.6%、50.9%和49.1%,几近半成。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八马茶业分别拥有1033名、1202名、1252名及1228名加盟商。

更细分而言,八马茶业的加盟商分为:直接特许加盟商及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商。截至报告期各期末,直接特许加盟商的数量分别为984名、1151名、1175名和1152名,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商的数量分别为49名、51名、77名和76名。

在2022年-2024年,八马茶业的加盟商数目有所增加,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加盟商数量有所减少,主要由于公司对新加盟商候选人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及终止了与若干表现不理想的加盟商的业务关系。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的加盟商数目为1254家,包括1178家直接特许加盟商及76家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商;公司共有3716家线下门店,包括234家直营店及3482家加盟店。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披露,2025年9月,八马茶业接获有关由一名前加盟商提起的民事法律诉讼,指称公司及其一名区域营运经理在该前加盟商履行加盟协议期间侵犯其权利,并要求公司支付款项合计人民币405.92万元,包括(其中包括)公司及相关区域营运经理涉嫌侵犯其权利造成的损失。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正为该诉讼定于2025年11月举行的庭审进行准备。

2022年至2024年,八马茶业加盟商分别减少77名、94名、133名;今年上半年,八马茶业直接特许加盟商和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商共减少72名。这意味着,自2022年至今,八马茶业流失的加盟商已超过300名。

除了聚焦加盟商外,八马茶业也在近几年加大了来自线上的创收。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线下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2.2%、70.4%、67.4%和64.2%,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27.2%、29.3%、32.2%和35.4%。线下渠道的收入占比已由初期的七成下滑至期末的六成,反之,线上渠道的收入提升明显。

此外,2022年-2024年,公司线下直营门店会员的平均年度购买金额分别为2860.4元、2840.2元及2469.6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开业10年、5年、3年以上的直营线下门店数量分别占线下直营门店总数的约27.0%、56.6%及84.8%。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八马茶业分别有82家、79家、113家及128家直营网店。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有139家直营网点。直营网点直接销售的收入中超85%来自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淘宝、天猫、唯品会共计七个电商平台上的直营网店。

3

高位销售费用,存货及应收账款增加

由于销售网络持续扩大,八马茶业也加大了自身的销售费用投入。从财务数据方面明显看出,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6.92亿元和3.32亿元,占当期收入的33.9%、32.1%、32.3%和31.2%。

八马茶业的品牌推广及营销活动包括:线下大型活动及全球品鉴会、直播及KOL營銷、IP营销、社交平台曝光、跨界营销及品牌合作、茶王赛事、沉浸式饮茶体验及茶文化等。

期内,公司的行政开支分别为1.16亿元、1.36亿元、1.66亿元和9141.5万元,占当期收入的6.38%、6.41%、7.75%和8.6%;研发成本分别为822.0万元、1162.1万元、1650.5万元和645.3万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共计有2004名全职员工,其中销售渠道占比61.9%,供应链与生产占比21.9%,管理与行政占比9.9%,品牌与营销占比3.1%,产品中心与茶产业研究院占比2.2%,质量控制占比1.0%。

八马茶业面临的另一大财务风险问题或许是逐年走高的存货及应收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4亿元、4.36亿元、4.39亿元和4.44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66天、158天、166天及168天;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9550.7万元、1.24亿元、1.93亿元和1.78亿元。

同一时期,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3.58亿元、4.63亿元、3.82亿元和3.72亿元;合约负债分别为5621.0万元、7521.0万元、5310.4万元和5605.1万元;租赁负债分别为8994.5万元、7762.0万元、5557.7万元和5284.0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5亿元、4.65亿元、2.69亿元和1.81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9亿元、2.07亿元、3.47亿元和4.36亿元。

截至2025年8月末,八马茶业的存货增至5.17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4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7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14亿元,合约负债为4200.2万元,租赁负债为5371.1万元。

偿债能力方面,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5、1.4、2.0和2.3。

4

曲折上市路,被告身份超过八成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的控股股东王文彬、王文礼、陈雅静、吴小宁、王文超及王小萍根据一致行动安排有权于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或控制行使合共55.90%的投票权。

在控股名单中,王文彬、王文礼、陈雅静、吴小宁、王文超及王小萍为家族成员,王文彬、王文礼及王文超互为兄弟,陈雅静为王文彬的配偶,吴小宁为王文礼的配偶及王小萍为王文彬、王文礼先生及王文超先生的姊妹。

八马茶业此前曲折坎坷的上市历程。

2021年4月,八马茶业向深交所申请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其后,公司收到深交所的三轮问询并全部予以回复。考虑到公司于2021年及2022年取得显著增长且表现超越创业板要求,亦考虑到创业板上市申请的进度及状况,八马茶业主动撤回该上市申请(有关撤回已于2022年5月获深交所接纳),转而寻求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2022年8月,八马茶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股分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公司于2022年11月接获中国证监会的一轮问询,并于2022年12月回复有关问询。因中国全面实行首次公开发行注册制改革,公司的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3月平移至深交所。经考虑资本市场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导致本公司上市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主动向深交所撤回申请,而深交所于2023年9月同意了该申请。

2025年1月,八马茶业转战港交所,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聆讯,招股书自动失效而告终。同年8月,公司再次递表港交所,并在10月12日成功通过聆讯。

此次上市,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及建造新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以及扩大产品组合;为直营线下门店网络的扩张提供资金,并专注于开设更多门店;提升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收购或投资于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相较于投资者,或许消费者更在乎购买八马茶业时的整体茶叶品质及购物体验。黑猫投诉 网显示,截至11月9日,搜索关键词“八马茶业”共计有投诉量39条,消费者投诉问题包括:茶业内有异物、商家敷衍、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一位消费者11月6日投诉称,于2022年10月28日,在深圳八马茶业科兴店充值6000元。现该门店已经关门,店主事先没有联系告知我,且拒不退款。诉求退还剩余充值金额2800元。目前该投诉正在处理中。

天眼查显示,截至11月9日,八马茶业共计有107条司法案件,案由包括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等,86.92%的案件身份为被告。(港湾财经出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