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深刻重塑社会与人才需求的今天,北京国际化教育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与基因重构”的关键转型。面对AI带来的知识平权与职业变革,家长们的择校焦点已从单纯的课程选择、升学结果,转向如何培养孩子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AI难以替代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北京的众多公办国际部、民办国际化学校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并立发展,课程体系日趋多元。如何在纷繁的选择中,精准匹配孩子的独特天赋与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众多家庭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
为帮助京城家庭科学规划国际教育路径,10月25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活动汇聚北京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同时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通过新浪微博同步直播,让无法到场的家庭也能“云端”了解各校特色,充分满足不同家庭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本次展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十余位行业权威人士的主题分享。国际化学校校长、升学规划专家及在校学生代表从不同维度出发,为家长带来实用且深刻的教育见解。中学生频道首席生涯规划专家陈建国首先点明教育本质,他认为“教育没有捷径,唯有根基可抵远方”,无论是国际路线还是国内,小学与初中阶段夯实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科能力,才是应对未来升学的共通关键。
在“如何关注孩子个体差异”的探讨上,北京爱迪学校执行副校长孙恒燕提出独特观点:“从哪吒到敖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不应是单一标尺,而要成为多元土壤,拒绝用成绩或表现“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让“体育娃”的活力、“艺术娃”的灵感、“偏科娃”的专注都能被看见,让每一种天赋都有绽放的可能。
北京王府校区初高中执行校长、“中国AP之父”王湘波博士则聚焦学校教育使命,他强调“学校绝非赶着鸭子式灌输,而是要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完善的设施、丰富的课程唤醒孩子潜能,让他们在学术、体育、艺术的多元体验中,高效且快乐地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面对AI时代的教育挑战,青苗教育集团IB总校长Dr. Angela Wu指出:“过去的知识无法定义孩子的未来”,在AI带来知识平权的当下,家长和学校不应替孩子决定未来,而是要培养其独立决策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助力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杨承从“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切入,提出“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与成才,且顺序不能颠倒”。成人是根基,要让孩子拥有健康身心、自洽获取快乐的能力与和谐的社群关系;成才是枝干,在此基础上构建底层认知框架、掌握方法论、积累专业经验,唯有健全的人才能应对一切变化。
北京市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校长欧阳华女士则关注教育者的影响,她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唯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当教育者生命状态饱满、内心充盈,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技巧,更是积极价值观与对世界的热忱,这种无形熏陶是标准化课程无法替代的宝贵养分。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校长马昕光聚焦学科教育创新,他表示“数学的真正价值远不止解题”,其本质是结构的艺术、逻辑的诗篇。学校提出的“数学+”理念,旨在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孩子触类旁通的连接能力与面向真实的创造力,让孩子能用数学思维解决更广泛领域的问题。
北京市顺义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张云魁博士解读了“真正的国际化教育”,他认为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而是让孩子浸润在全球校园生态中。诺德安达的全球网络打破地理边界,实现师资、课程与文化的自由流动,为孩子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成长航道,确保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连贯且高品质的教育。
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校长刘子真强调“教育最深层的逻辑是行胜于言”,优质教育体现在学生专注学习的每一个小时里。学校构建了优秀教师全程陪伴、以身作则的支持系统,通过榜样沉浸式氛围,将外在规范内化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品格与习惯。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教育规划师程剑平关注“暂时落后的孩子”,他提出“真正的教育不看起跑线,而看孩子是否愿意开始”。对于这类孩子,首要任务是点燃其内心火种,打破“我不行”的标签,即使从玩游戏中,也能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将这份自信迁移到学术成长中。
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京津冀一体化校区〕国际部校长陈鹤则着眼未来教育方向,他表示“在知识与智能平权的时代,教育不能再局限于拼分数”,学校的使命是培养“自师制”,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赋予孩子自主学习和终身进化的内在力量。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副校长李程围绕“AI时代的教育重构”,提出“面向AI未来的教育不是技术堆砌,而是基因重构”。学校以科创与艺术为双翼,以稳定师资与课程为基石,25年来铺就“一校多路、因人而异”的成长路径,助力孩子适配未来发展。
知名教育集团首席教育专家连红则给出择校实用建议,她认为“在公立与国际教育之间摇摆,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消耗”,两条路径培养不同思维模式与核心素养,一旦认准方向,坚定选择远比左右徘徊更重要,教育的连贯性是孩子安全感与自信探索世界的根基。

除了专家分享,《学霸带带我》环节也备受关注,4位来自不同国际化学校和课程体系的学生,从学习者视角分享真实体验。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10年级学生赵天一探讨AI的正确使用方式,他认为“使用与善用AI是两种能力,单纯用其应付作业只能得到转瞬即逝的答案,将其作为思维伙伴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洞察本质的智慧”,教育要培养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奴役的批判性思维。
北京王府学校11年级吴同学聚焦语言学习,他提出“语言的真谛在于运用而非分数”,真正的精进需要环境浸润,敢于用英语思考、表达甚至自言自语,才能让英语从学科融为生命本能,同时要打破因羞耻感产生的沉默,这比词汇贫瘠更阻碍成长。
北京市鼎石学校11年级郭同学分享转轨国际教育的感悟,他表示“真正的成长源于遵从内心选择并拥抱变革的勇气”,国际学校选课不能盲从,兴趣是征服IB等高强度课程的内驱力,而从公立到国际体系的跨越,不仅是赛道转换,更是思维与能力的深刻重塑。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11年级冯同学则深化AI与学习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AI素养,是将其从答案搜索框升格为思维对话伙伴”,不应被动接受结论,而要主动追问,引导AI从浅层总结走向深度解释,这一过程能训练自身批判性思维与知识建构能力,学会驾驭工具而非依赖工具。
至此,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冬季择校巡展·北京站活动圆满结束。苏州、天津、上海等地的择校展也将陆续上线。各位家长可根据需求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展,与名校招生官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