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到安心,这条“教育生态链”为孩子们预备未来

教育 (5) 2025-03-14 11:24:36

  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焦虑正以更复杂的形态蔓延——

  传统跨学段升学时,学术能力的断层、个性化发展的迟滞、全球胜任力的碎片化培养,不仅成为了孩子们的阻碍,也是家长们的担忧所在。

  《2024-2025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中指出,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有33.8%的学生面临较大程度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未来升学规划的不确定性,以及同学的竞争与父母的期待。

  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衔接学段,而是应该重构人才成长的时间线,让每一个阶段都成为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北京王府学校初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学段桎梏,让孩子们的成长成为连贯的诗篇。

  01重塑教育策略,把握孩子黄金成长期

  当初为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们,除了希望孩子获得良好的知识储备,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成长中养成批判性思维、领导力、跨文化交流等核心素养,这些恰是未来社会衡量人才的“隐形资产”。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成长衔接性,王府学校特别制定了“初高一体化”培养方案,将高中学段要面临的升学规划前置到初中,“以终为始”逆向设计教学资源。为此特别建立了初高一体化项目小组,不再如传统教育般简单衔接学段,而是重构孩子们的成长时间线。

从焦虑到安心,这条“教育生态链”为孩子们预备未来 (http://www.hilij.com/) 教育 第1张

  ▲初高一体项目班专题学情分析会议聆听学生的需求

  在升学指导方面,学校为九年级的每位同学都制定了“一人一册”的在线台账,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术表现、活动表现以及大学申请意向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细分多个模块为学生制定专属的升学方案。

从焦虑到安心,这条“教育生态链”为孩子们预备未来 (http://www.hilij.com/) 教育 第2张

  在学习方面,班主任团队和任课老师会定期召开学情讨论会,并将每位同学的学期表现以及学习成绩以数据形式直观展示,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课堂表现、进步领域、待提升领域、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反馈等信息,以周为单位进行汇总,达到老师努力、家长满意、学生进步的三优局面。

  在教学方面,老师们特别注重初高中课程的连贯性与递进性,结合8年级和9年级的学情,初中和高中老师积极开展课程研究会议,围绕入项标准、学情介绍、艺术课程衔接等展开专题讨论,充分发挥了不同学段老师的特长,实现了教师流动、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02见证成长,收获世界名校的认可

  2022年,我校卢知柔同学收获剑桥大学生物专业录取;2023年房度远同学收获康奈尔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2024年,李禹田同学和王与若同学分别收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专业和电影专业录取;今年,秦晨同学收获牛津大学数学专业无条件录取……

  这些名校录取背后是骄傲与喜悦,同时也浮现出一条连续性的成长生态链:这几位同学都在王府至少跨越了两个学段的学习,一体化的个性培养,让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名校的青睐。

  获得生物专业录取的卢知柔和房度远在初中阶段就发现了自己对生物的浓厚兴趣,并在高中阶段得到了针对性的培养;李禹田在8年级的一堂哲学课上开启了思维的大门,在高中阶段通过各项活动丰富着自己的哲学理想;而王与若和秦晨更是从小学阶段便在王府学习,不仅培养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同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锻炼他们养成了让人羡慕的“学霸基因”。

从焦虑到安心,这条“教育生态链”为孩子们预备未来 (http://www.hilij.com/) 教育 第3张

  优秀的范例还有很多,当成长成为连贯的诗篇,那么优秀便可复制。回归到那个让无数家长焦虑的终极命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除了斐然的升学成绩之外,其实教育的本质还是对人的培养。

  王府学校的创新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应对当下的挑战,更是为了预备未来。王府强调对学生连接性、预见性和韧性的培养,当孩子们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完成认知模式建构时,他们就获得了驾驭复杂世界的思维操作系统。这种教育哲学不仅让孩子们在学术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从容不迫、自信满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