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安徽叉车集团生产车间内,全国劳动模范董慧(右二)向工人讲解器具使用方法。
王 杰摄
下图为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大国有企业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有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热浪滚滚扑面而来,操作台上,副厂长刘伯鸣正指挥一台万吨级水压机将烧得通红的钢坯锻压成型。
“公司2014—2016年连续陷入亏损,资金链几乎断裂,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刘伯鸣坦言,就在几年前,自己可没现在这工作劲头。以前中国一重机构臃肿,1.1万多名职工中,管理人员占了1/3,辅助生产人员占了1/3,生产一线人员实际不足1/3。
转变源于改革。2016年5月,中国一重新的党委班子上任,开始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向改革要生产力。“我们紧抓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
自2016年下半年起,中国一重从集团总部开始,所有干部职工竞聘上岗。通过改革,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压减40%,管理人员降到6.5%,辅助人员降到7.9%,生产一线人员上升至57.9%。
得益于人事制度改革,刘伯鸣由一位班组工人成为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厂党总支班子带头挑重担,先后设立创新课题100余项并按期完成,累计节能降耗800多万元。我们还成立了重点项目党员突击队,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零返修目标,极限制造能力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印发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示范文本,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制度性规范。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广大国有企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一项项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盛夏酷暑,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房屋维修有限公司呼叫中心电话不断。水电、管道、电梯……一根电话线连接着居民生活的点滴,关乎一件件为民服务的急事难事。
“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提高质量、效率,才能满足群众期盼。”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陶纹说。
过去,维修热线接单后,需要等维修工人返回应急点取单,一来一回耽误不少时间,一天下来解决不了太多问题。
效率不高怎么办?生产经营出难题,党建工作来破题,这是公司遇到难题时的法宝。在公司党支部牵头下,通过“一突出三联动”党建工作机制,支部、党员、群众三个主体反复讨论、充分论证,最终决定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效率。
“我们搭建了物业维修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抢单小程序,工人不必到应急点位取单,在手机上就能就近响应接单、抢单,实现报修抢单的无缝对接。”维修班长杨华峰说,“工作效率提升了!最快几分钟内就能赶到报修的居民家中,现在每天工人的人均完单量是以前的两倍多。”
“国企党建是实实在在同业务紧密结合,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中心工作,真抓真干后发现作用真是大!”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顾旭芸说。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近年来成为不少居民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在出资比例、使用规则、后续维保等方面“众口难调”,不少居民楼只能“望梯兴叹”。公司专门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摸清、吃透加梯政策要求的基础上,统一加梯标准、流程指导和施工管理;公司党支部还与小区党组织共同开展群众工作,为群众答疑解惑,调解不同楼层之间的居民矛盾,让一大批老房有了新梯,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