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天幻魔追梦大飞机:让C919拥有“中国大脑”

财经 (18) 2022-10-04 15:25:00

原标题:追梦大飞机:让C919拥有“中国大脑”

  如果把C919大飞机比作一个人,那么发动机是心脏,液压系统是血液,而控制律则是飞机的“大脑”,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飞行过程的受控程度,帮助飞行员实现对飞机的操作。

  控制律是C919大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困难程度最大的攻关项目之一。而攻克这一难关,靠的是一支年轻的攻关团队。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14年的筚路蓝缕,我所在的操稳和控制律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最终走到了今天。

  在不久前举行的C919飞机最终型号合格审定会议上,作为申请人代表,控制律攻关团队队长郑晓辉的发言,让大家无不为之动容。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当然很激动了,(对)一个型号取证来说是最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十几年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郑晓辉说,等待适航审定的这几天其实是他十几年来最轻松的日子。

  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也就是在这一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郑晓辉来到中国商飞,第一时间加入到新组建的控制律攻关团队。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控制律其实是飞行控制计算机里面的一个算法,它在控制着这架飞机如何进行运动或者飞行,因为这项技术与飞机的性能,包括安全关系太密切了,自主开发这条路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的。

  然而,从零开始的研发谈何容易。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的“运-10飞机”项目搁置,之后大飞机研制人才断代,青黄不接,在控制律的研究上更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为了攻克这项核心技术,中国商飞成立了C919飞行控制律联合攻关队,由总设计师吴光辉亲自担任队长,郑晓辉和其他十几名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成为了研发团队的主力。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一项技术从零开始做,你不知道该思考些什么问题,你也不知道哪些问题你不知道,通俗一点讲就是“你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非常束手无策的一个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 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 吴光辉:在这个团队一看都是一些年轻人,但是我对他们很有信心,当时我就给他们说,你别看你们年轻,你只要把这个做出来,你就是中国的第一,因为前面没人做过。

  那时,控制律攻关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凭借超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这些从国内知名高校走出的“学霸”们顶着各种压力迎难而上,不计回报地投入到了火热的科研攻关中。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当时实行了一个策略,我们称之为“611”,也就是一周要工作6天,每一天是11个小时,周而复始去开发控制律。

  中国工程院院士 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 吴光辉:关着门自己下定决心把这个事情做出来。所以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先把他们集中起来,一个都没有怨言,集中在那办公,每天晚上一起讨论。

  C919控制律团队按照国际通行的适航标准开展研制,如何保证成千上万电子信号的传输万无一失,是整个控制律技术的难点。晓辉他们要把飞行中各种不同的高度、速度、角度甚至乘客不同的座位分布都作为状态点进行预算分析。

  中国商飞上飞院控制律攻关队队长 郑晓辉:靠时间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往前走的过程中,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时间跨度不是一年、两年,它是一个以10年为单位的项目。所以你如果没有这种不达到终点不罢休的态度,没有一定的信念,你是走不到最后的。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通宵达旦的思考和讨论成为常态,成功之路却“遥遥无期”。队员们渐渐懂得,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陆续有一部分成员离开了攻关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 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 吴光辉:我们这支队伍实实在在确实在这儿拼命,我就说是大浪淘沙,我们是一无所有,所以必须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更努力,才能把它做出来。

  有人离开,也不断有怀揣大飞机梦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年复一年,团队从最初的10人逐渐发展到了30多人。

THE END